最近,综合治疗科来了三名患者,最小的 24 岁,最大的 65 岁,中间的一位 32 岁,他们虽然年龄各异,性格不同,却有着共同的诊断:胃癌晚期,腹腔转移。
在对他们的病史进行进一步了解后,我又找到了他们的一个共同点:没有病史。
65 岁的奶奶充满怀疑的对我说:“两个月前我才在社区医院进行了体检,检查结果一切正常,我实在想不通为什么突然就变成了癌症晚期,我实在是无法接受。”
奶奶的叙述让我想起了早年新浪微博里非常热门的一条消息,武汉青山区的吴先生在单位的组织下去正规医院参加体检。体检后拿到报告“一切正常”,可是 3 个月后,咳嗽日渐严重,去医院检查,竟是肺癌晚期,结果失去治疗机会不幸身亡。
为什么我体检一切正常,却是癌症晚期?
是检测仪器有问题?是医生能力不行?
是他们故意隐瞒我?
大多数人都是通过体检来了解自己身体健康状态,很多单位也会组织大家每年体检。不过,很多人体检完都没有发现问题,但却突然有一天查出癌症。
大家不禁纳闷:为何年年体检正常还患癌?
这里,小编不得不告诉大家一个“残酷的”真相:
绝大多数时候,普通体检查不出早期癌症。
1、健康体检不等于癌症筛查
常规健康体检的侧重点主要在体格检查、心脑血管疾病、慢性肝病和糖尿病等方面,而没有放在癌症筛查方面。
每年进行的常规体检,即基础体检项目,主要包括:
一般体格检查:内科、外科、妇科、耳鼻喉科、眼科、肝病科等专科检查;
功能检查项目:心电图、胸片、B 超(包括肝、胆、脾、肾和生殖系统)等影像学检查,可根据自身情况适当增加心脏彩超检查;
生化检验项目:血、尿、便常规及血糖、血脂、肝肾功能、甲状腺功能和乙肝五项等化验检查。
这些普通体检主要针对大多数身体健康的人以及慢病患者,通过做这些检查:
可以大致了解身体状态;
可以诊断出常见慢性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
可以发现一些心脏、免疫、血液类的疾病前兆。
“常规健康体检的侧重点主要在体格检查、心脑血管疾病、慢性肝病和糖尿病等方面,而没有放在癌症筛查方面。”而且针对肿瘤的体检要复杂的多。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证据表明肿瘤标志物能 100% 查出肿瘤患者。
2、健康体检的常规设备难以发现早期肿瘤
体检仍然不可能将全身各个器官都探测到,总会有遗漏。一些发病率不高的疾病,更不可能动辄就上 CT、MRI、PET,要使用容易操作的经济实惠的仪器检查,比如超声,但超声所能检查器官有限,对于位置比较深的器官如胰腺等,超声不易发现。
此外,很多检查有创性较大,比如肠镜,不可能人人都做、年年都做。
人体肿瘤从一个正常的组织细胞演变成一个直径0.5~1厘米左右的实体瘤,大概需要8~10年,在这个过程中,早期难以被B超、X光所看到。
举个例子,体检中人人要拍X线胸片,但事实上,一个只有芝麻大小的肺癌,通过X线胸片是看不到的。
当然有人能承包下豪华型体检套餐,可遗憾的是,抛开广大群众的经济承受能力不谈,目前尚没有任何证据证明检查项目越多,防癌概率越大。
因为 90% 的早期癌症并没有症状,等到有症状时,这部分癌症病人已发展到中晚期。由于简单查体很难发现肿瘤,比如用一般的胸片无法发现早期肺癌;诊断也是复杂的,往往不能依靠单一手段来实现。
而且根据美国癌症协会的意见,普通人群主要需筛查的是乳腺癌、宫颈癌和结肠癌。其它如肺癌、前列腺癌、子宫内膜癌、肝癌等,更推荐高危人群检查。(高危人群是指:近亲患有肿瘤;长期接触容易致癌的物质;有癌症高发的因素,如年龄较大、患有乙肝、慢性萎缩性胃炎等的人群。)
因此大多数普通人群频繁进行全身性防癌体检,性价比不高。
即在常规体检的基础上做一下加餐,由医生根据不同性别、年龄、个人家族史、既往史、身体状况等,选择针对性防癌体检项目,花费也会因人而异。
全世界公认有效的癌症筛查项目包括:宫颈癌筛查、乳腺癌筛查、结直肠癌筛查。除此之外,一些肺癌、胃癌等高危人群也可以进行相应的癌症筛查,以实现早发现、早治疗。
目前主要采用的癌症筛查手段,有常规体格检查(比如通过触摸去寻找乳腺癌和睾丸癌的肿块)、实验室取样化验(检查血液、粪便、或者其他体液),以及组织成像(各种CT、X光、MRI)等。
实际上,除了癌症筛查,不同人群,在一些体检项目的选择上,也要有一定侧重。
做一次基因检测,不仅帮你预知风险,还能让你的体检更有重点。

基因检测,通过检查先天基因是否有突变,来判断一个人换某种疾病的风险高低。
在了解到自己的风险情况以后,一方面,我们可以在生活中多加注意,规避高危致病因素;
另一方面,我们可以在做体检的时候,对有高风险的器官或部位进行重点筛查,这样既准确,又省时省力,还节省费用。
哪类人群需要做肿瘤易感基因检测:
1. 有癌症家族史者:癌症往往具有家族聚集性和遗传易感性,具有家族病史者比一般人患癌症的机会更高。
2. 中老年人群:虽然癌症在各个年龄段都有发生,但癌症的发病风险会随年龄增加而增大。
3. 常接触致癌物质人群:即职业癌症,包括放射线工作者(医务工作者)、化工厂油漆厂职工、核电站、矿山工人等。
4. 有不良生活习惯人群:吸烟、酗酒、熬夜、精神抑郁、过度疲劳等都可能诱发癌症,长期喜食腌制品、高盐食物及隔夜食物,饮食不规律者增加消化道肿瘤风险。
特别是吸烟或者吸二手烟已被证明是多种癌症的高危诱发因素,首当其冲的就是肺癌,肺癌我国是发病率和病死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占我国全部恶性肿瘤死亡的 22.7%, 其 5 年总体生存率仅有 16% 左右。
5. 有癌前病变的患者:一些癌症在发病前,可能会出现某种良性疾病,如果未能积极治疗,或治疗不及时,就有恶化的风险。比如多发性结肠息肉病,溃疡性结肠炎、慢性萎缩性胃炎、不典型乳腺增生,乙肝或者肝硬化患者等。积极治疗,定期复查,争取在疾病处于良性阶段的时候就逆转他们。
体检没发现癌症是好事,但是从思想上不能麻痹大意。肿瘤基因检测让我们在预防癌症做到有的放矢。
人生是100分的话,健康就是1,失去了健康什么都是0。转给身边朋友看看,相互提个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