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源性猝死
26岁男子上海地铁中猝死!中国已超越日本成为“过劳死”第一大国。
昨日
一条消息令无数人扼腕
一名才26岁的男子
在地铁徐家汇站突发疾病猝死!
当时正值上班早高峰
这名男子突然毫无征兆地倒下
工作人员发现异常迅速跑上前去
却发现他已经没有了心跳!
有好心的乘客怕他没吃早饭
帮他涂抹清凉油
而工作人员立刻打了120
并通过广播寻找医护工作者帮忙
很快就有2位热心市民挺身而出!
来自华山医院的护士潘玲玲
刚刚下夜班正巧经过
另一位热心上海市民张翔
参加过上海国际马拉松赛急救保障工作
具有相关急救能力
两人他们一起蹲在地上
轮流对不省人事的男子做心肺复苏
很快,120赶到现场
迅速展开电击除颤!
几分钟后男子心跳逐渐恢复
大家都松了一口气
随后该男子被抬上担架送往医院
然而令人感到心痛和遗憾的是
该男子被送到医院时已经没有自主呼吸了
医护人员全力抢救
一直到昨天下午3点多
这名年仅26岁的年轻人还是不幸去世了!
一条如此年轻的生命就这样离去了……
统计数据显示:
我国每年“过劳死”的人数已达60万人
已超越日本成为“过劳死”第一大国。
过劳死已经成为职场人士健康的隐形杀手
每天约有1600人死于因劳累引发的疾病。
过劳死
大部分人像一台上了发条的机器,为了生活疲于奔命。
尤其是在北上广
“有工作,没生活”几乎成了职场人的常态
“过劳死”的威胁对象已从体力劳动者转向脑力劳动者。
而这已不是哪个行业独有的现象,广告、媒体、医疗以及金融,从社会名流到公司白领,从商界大亨到文化名人,猝死的名单越来越长......
数据显示:猝死已呈现明显的年轻化趋势,其中遗传是心源性猝死的一大因素。小于35岁的猝死人群中,约有70%携带致病基因突变。
指以意识突然丧失为特点、由心脏原因引起的急性症状出现后1小时内的突然死亡。是遗传因素(先天)和环境因素(后天)共同作用的结果。
1
特发性心室颤动
心室颤动(简称室颤)过程中,因为心室肌随机颤搐,心脏无法通过正常的收缩将血液泵入动脉,心搏停止,脉搏和血压消失,意识丧失。除非立即控制节律,否则死亡即刻发生。
而特发性心室颤动(IVF)是指患者发生心室颤动甚至心源性猝死后,经详尽的临床检查未发现明显心脏结构异常或已知相关遗传学异常的一类疾病。这样的定义我们可以理解为为原因不明的心源性猝死。
2
基因突变与特发性心室颤动
近年来各种研究发现IVF 可能还存在未发现的突变位点,其中最符合IVF发病表现的是DPP6基因突变,DPP6是心肌细胞瞬时外向钾通道的调控单位。
众多心源性猝死疾病中,有很多像家族性心房纤颤一样,是由于基因突变或致病基因导致的。如果仅仅依靠医院常规检测手段往往难以发现和确诊。
基因是在我们出生时就已经被赋予的,心源性猝死基因就像是我们身体中的隐形炸药,而后天不健康的环境和生活方式则是点燃导火索的火引。
心源性猝死的抢救成功率不到1%,如果非要等到发病时才发现自己拥有这样的体质,可能为时已晚······
目前对心源性猝死疾病的诊断主要是依靠病史、临床表现和心电图、但静息状态和常规心电图检测很难做到早期发现。幸运的是通过基因检测相关疾病的多个基因位点的信息进行解读,评估罹患心源性猝死等疾病的风险。及早采取预防措施,提高预防意识,给予合理生活建议,使疾病不发生、少发生或晚发生,减缓发病的严重程度,畅享健康生活!
汉基基因
汉基基因是中国首家以基因生物科技为基础,致力于为大众提供疾病易感基因检测、药物代谢基因检测、天赋基因检测、肿瘤分子诊断、细胞治疗、个人生物信息等健康状况检测、疾病预防和诊断服务。助您了解疾病风险,积极干预,提前预防。
目前已有100000+人关注我们
快来加入基因检测大家庭吧!
健康科普 ▏基因检测 ▏检测报告
上一篇:下一篇:
- 2018.09.07
- 女性不抽烟也易患肺癌?答案竟是......
近几年,越来越多的研究资料显示,我国肺癌发病情况呈现出了与其他国家明显的差异,在我国肺癌新...
- Read More
-
- 2018.08.14
- 在最美好的年纪,TA们却患上癌症!癌症离我们有多近?
很多人在年轻的时候会觉得死亡是一件很遥远的事而最近新闻报道的几个癌症患者却都是年轻人他们的...
- Read More
-